此为临时链接,仅用于预览,将在短期内失效。
长江云

泛黄刊物蕴含恽代英利群为民的崇高向往,百年前理想已在中华大地实现

  2021-03-20 09:58:14
分享到:

在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展厅,有一本泛黄的32开本小册子,纸质铅印,长19厘米,宽12.1厘米,上方红框内从右至左印两行红色小字:“互助”及“武昌利群书社发行”;底部也印有红色小字两行:“第一期”及出版时间“一九二〇年十月”。

1920年10月,利群书社出版的《互助》杂志第1期。武汉革命博物馆提供

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介绍,这份珍贵的馆藏是国家一级文物《互助》。

《互助》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、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于1920年10月创办的进步刊物,该期刊登了恽代英撰写的《未来之梦》和《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》两篇文章。《互助》第一期印数仅1000册,出版后就停刊了,历经沧桑变故,该刊大部分已经遗失,因而弥足珍贵。

高万娥说,《互助》入藏于1987年,是由上海的张公度先生捐赠给武昌农讲所纪念馆。据悉,张公度先生1940年在南京的小旧货摊上见到此期《互助》月刊,看到刊中有恽代英的名字,知是恽代英同志早年所编的刊物,因而购藏在身边。抗战期间,张先生将其藏在被子中,躲过了日寇的两次搜查,一直妥善珍藏。

带动身边人自助助人,追求真理,追求解放

谈及《互助》的历史,不能绕开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,以及由他发起创办的互助社。

恽代英,原籍江苏武进,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。1913年,恽代英进入中华大学(华师前身)预科班学习。1915年,又进入中华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学习。学习之余,为了带动身边人一同进行道德修身,真正成为“周围人们的鼓舞者”,恽代英研究了各种方法。1918年,大学毕业后任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(校长)。

恽代英像。资料照片

20世纪初叶,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,一批进步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。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社团的组织形式,探求救国的良策,掀起了追求真理、追求解放的热潮。

1917年,恽代英萌发了创办“完善个人道德、为社会服务的新兴社团”的念头,和梁绍文、冼震、黄负生等人一起成立了以“群策群力,自助助人”为宗旨的互助社。恽代英后来曾回忆说:“我们组织这个团体,只不过是一方面督促自己学业品性上的进步,一方面帮助朋友,有时亦做一点为社会国家的事情,那时候,我们并没有真正主义上的信仰。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,互助社的成立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意义。

1918年6月,互助社办起了启智图书馆,许多青年学生来到这里借阅宣传新思想的刊物。恽代英为了让青年学生了解世界最新政治潮流、思想潮流,在启智图书馆的基础上又组织了书报代售部,向武汉地区广大青年推销进步书刊。当时的《新潮》《新青年》等刊物均托恽代英代售。

1918年5月,日本帝国主义以与段祺瑞政府签订的《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》为根据出兵东北,留日学生和全国青年掀起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、谴责北洋政府卖国行径的爱国浪潮。恽代英和互助社的社员,立即发动学生,自己动手连夜油印传单,举行抗议活动。恽代英写了《力行敦国论》,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和反动军阀卖国的勾当,呼吁民众奋起反抗。

互助社的产生和发展代表着当时的新生力量,反映了青年知识分子追求真理、追求解放的愿望,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日益关心。互助社是恽代英将革命抱负付诸革命行动的第一步,由此开始,恽代英逐步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。后来,在恽代英的领导下,互助社的部分成员积极投身五四运动,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懈努力。

组织利群书社,利群助人,服务群众

1919年12月,恽代英受中华大学附中创办的书报代售部的启发,同互助社的朋友们商量后,决定把互助社、辅仁社、黄社、仁社、日新社、健学会的朋友组织起来,组成一个联合社团。1920年,恽代英辞去中华大学附中的职务,和林育南、李书渠等筹办利群书局。恽代英个人拿出60元积蓄,还动员他的伯父捐资20元,再将原来互助社经营的书报部的35元转让过来,构成原始资金,在横街头南口18号租到了几间房屋。临街的一间营业,后面是天井,正屋是一间大厅堂,侧边有两间,一小间做会客室。为了节省费用,恽代英亲自动手搬运货物。他穿着窄袖长衫,戴着近视眼镜,肩上扛着祖父留下的一人长的旧书架,气喘吁吁地从粮道街走过,学校的工友和路人看见了都很惊奇。互助社的朋友们也都跟着他劳动,为书店积极筹备。

1917年,恽代英(前排左三)等创立的进步团体互助社成员合影。资料照片

1920年2月1日,正是农历正月初一,“利群书局”定名为“利群书社”正式营业。不久,恽代英以恽代英、沈光耀、廖焕星、李书渠、余家菊、郑遵方、林育南、郑兴焕、萧鸿举、魏以新等I2人的名义在上海《时事新报》副刊《学刊》上发表《共同生活社会服务》的宣言书。宣言书规定了利群书社的名称、开业时间、书社宗旨、股本来源、预售书刊、活动规则等内容,使书社的影响进一步扩大。横街头有个新型书社出售难以买到的书刊的消息传遍武汉三镇,由于经销了《共产党宣言》《资本论入门》《社会主义史》《新青年》《新潮》《共产党》《武汉星期评论》《湘江评论》《晨报》等不少读者欢迎的进步书报刊,读者络绎不绝,书社呈现出一派兴旺的景象。

利群书社的宗旨是“利群助人,服务群众”。书社成员共同劳动,共同生活。他们不拿工资,在书社食宿,以期通过半工半读,实行独立自给的生活。为此,书社还创办了“利群毛巾厂”和“浚新学校”,作为生活的实验基地。恽代英为社员们制订了严格的自修和服务制度,规定自己售书、送报、做饭和干一切杂务。每天自己整理书报,打扫店堂,热忱为读者服务。白天卖书、借书,晚上则是学习,每晚举行生活会,自由发言,相互帮助。入夜则多挤在一起睡觉,铺板不够时还睡在长条凳上。

与毛泽东畅谈革命理想,交流创办书社的经验

随着影响的扩大,利群书社与全国许多进步社团都有往来,吸引了不少知名人士前来参观访问。书社开业后,董必武、陈潭秋等经常来此阅读马列主义进步书籍;大律师施洋愿义务担任利群书社的法律顾问;《大汉报》记者萧楚女表示决心投到利群书社的麾下,开创宣传新文化的事业。1920年7月初,领导驱张(敬尧)运动取得胜利的毛泽东,从北京经上海回长沙路过武汉时,曾住利群书社,与恽代英畅谈革命理想,交流创办书社的经验。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时,请恽代英做信用介绍,以便文化书社向外埠订购书刊时免交押金。恽代英欣然接受了这一请求,以利群书社作抵押担保,通过积极活动和多方协商,为文化书社购进了大量进步书籍刊物。

为了有目的地组织进步青年读书、评书,利群书社在成立初期出版了白话文刊物《我们的》。油印小册子《我们的》,主要记载社员开展革命活动的情况,并用大量篇幅报道社员的活动。因规模太小,且字迹模糊不清,《我们的》只出版3期就停刊了。1920年10月,为增加文章的篇幅,利群书社又出版了105页的铅印月刊《互助》。《互助》第一期刊载了恽代英写的《未来之梦》《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》两篇文章以及社员的通信。虽然《互助》只出版了1期,且只印了1000册,但被社员带到全国各地,社会影响非常大。

1921年6月7日夜,湖北督军王占元的嫡系部队陆军第二师在武昌发生兵变,武昌城内火光冲天,利群书社毁于一炬,损失殆尽。从此,利群书社自行停业。60多年后,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,利群书社又在恽代英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内重新开业,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店。

1921年底,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2年,他应邓中夏之约,到上海大学任教。不久,出席在南京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,当选团中央执委会委员、宣传部部长,与邓中夏等一起创办和主编团中央的机关刊物《中国青年》半月刊。1924年,国民党一大的召开,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,他与毛泽东、邓中夏、向警予等参加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领导工作,担任宣传部秘书。1927年,恽代英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,任政治总教官,并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,当选中央委员。同年,他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、广州起义。1930年,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。1931年4月29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,时年36岁。

在《未来之梦》中,恽代英阐述他对未来社会美好构想:“朋友们,我们今天何妨再来共同地做一个大梦!倘若被后人说几句,‘理想者,事实之母也,有志者事竟成,岂不信欤?’那便是我们最快意的事了呢。”

利群书社在宣传新文化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中,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。该书社大部分成员后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高万娥表示,恽代英的“未来之梦”已经实现并被共产党人践行着,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,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。、

来源:长江日报

(责任编辑 张冉)

责任编辑 张冉
分享到:

便民服务

定制服务